Product details
-
-
-
為什麼傳統耳塞對低頻噪音無效?原來不是耳塞問題,而是「物理原理」!
你是否也曾戴著傳統耳塞,卻仍被打呼聲、低頻重低音、鄰居低沉的腳步聲吵得難以入眠?
明明已經封住耳道了,為什麼這些「低頻噪音」還是穿透而來?
其實,這不是你選錯耳塞,而是傳統耳塞原理上就無法有效阻隔低頻聲音。
今天就來解釋,為什麼市面上大多數耳塞擋不住低頻噪音?你又該如何選對耳塞,真正解決這個問題。
什麼是低頻噪音?
低頻噪音指的是 頻率低於500Hz 的聲音,常見於:
- 打呼聲(尤其是男性)
- 樓上鄰居重踩地板的聲音
- 地鐵、汽車、飛機低沉的引擎聲
- 隱約持續的轟鳴聲或重低音
低頻的特性是:波長長、穿透力強、不易被「堵住」。
傳統耳塞的原理與限制
市面上大部分耳塞(尤其是泡綿耳塞、矽膠耳塞)採用的阻音原理是:
密封耳道,吸收或反射聲波,達到阻隔效果
這對「高頻噪音」(如尖銳的聲響、交談聲、電器聲)效果很好,因為高頻聲波遇到物體容易被反射或吸收。
但低頻聲波就不一樣了:
- 波長長 → 可以繞過障礙物
- 能量強 → 即使耳道被封,也會透過顱骨傳導傳進內耳
- 共鳴效應 → 當耳道被完全密封,反而會產生悶脹感與內部共鳴聲
簡單來說:若把耳朵「封死」,反而放大了低頻噪音在耳內的震動。這也是為什麼戴著傳統耳塞,有時反而覺得「打呼聲更大」的原因!
解決方法:選擇「透氣式」、「非密閉腔體設計」的耳塞
關鍵在於打破「封閉耳道」這個老方法。新型設計如 DaCore透氣式耳塞,採用的原理不同:
- 內建透氣閥,讓耳道壓力釋放,減少共鳴
- 不完全密封耳道,而是透過特殊結構,過濾與削弱聲波
- 針對低頻聲波進行反向抑制,降低穿透感與壓迫感
這樣的設計,能有效減少打呼、重低音等聲音的干擾,讓你在不悶、不脹的狀態下安靜入眠。
結論
傳統耳塞擋不住低頻,不是產品不好,而是它的原理就不適用於這類聲音。
如果你長期被打呼聲、交通噪音或樓上鄰居吵醒,記得:關鍵不是封耳道,而是解決聲波共鳴與壓力問題。
耳塞不是越緊越好,而是要「對的設計,用對的位置」。
下次挑選耳塞,不妨看看是否具備透氣、抗低頻的設計,才不會越戴越吵,睡得越來越累。
附註:
什麼是低頻噪音?常見的低頻噪音有哪些?
低頻噪音泛指頻率低於 500Hz 的聲音,這類聲波波長較長、能量強,穿透力極高,即使關上門窗、戴上耳塞,仍可能感受到一陣「悶」、「轟」、「震」的聲響。
以下是常見的低頻噪音來源整理:
室內常見低頻噪音
- 打呼聲(特別是男性、或仰睡者產生的震動性打鼾)
- 重踩地板聲、樓上走動聲
- 家中冰箱壓縮機啟動的嗡嗡聲
- 電風扇馬達聲、空氣清淨機震動聲
- 冷氣壓縮機運轉聲(室內或戶外機)
- 電動牙刷、刮鬍刀馬達聲
外部環境低頻噪音
- 機車、重機引擎聲
- 汽車行駛低沉聲(尤其深夜特別明顯)
- 鄰近高架橋的車流轟隆聲
- 地鐵、高鐵、火車運行聲
- 施工打樁聲、重機具低頻震動
特殊環境下的低頻噪音
- 飛機起飛與降落時的機艙壓力與引擎聲
- 長途巴士、渡輪船艙震動聲
- 住在風力發電機或大型冷卻設備附近的「低頻嗡鳴」
- KTV、夜店、演唱會場外的低音共鳴聲
這些聲音雖不尖銳刺耳,但具有強烈的穿透性,會造成心煩意亂、胸悶、焦慮、甚至失眠。
傳統耳塞無法阻隔這些聲音的根本原因,是因為它們無法解決「共鳴」與「顱骨傳導」兩大核心問題。